隨著城市現代化節奏的不斷推進,城市景觀設計也在不斷更新,人們對城市公園的訴求,已不再停留于最初的休憩功能上,而是更加注重多樣性、生態性與包容性。針對新形勢下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機國際風景園林所設計團隊以杉木路綠帶景觀設計項目為藍本,在研究如何讓自然與城市相互滲透,構建自然與城市共生體的問題上進行了創新性與引領性的探索,創造了一個讓業主與民眾滿意,讓功能與景觀結合,讓自然與城市交融的社區公園,是極具代表性和先進性的城市公園設計范例。
杉木路綠帶景觀設計項目位于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隆平新區,遠大路以南,人民路以北,杉木路以西,面積約7.66萬平方米,是隆平新區“綠手指”綠地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用地呈帶狀分布,被市政道路割裂為四個獨立的地塊,相互之間缺乏連接性,整體地勢呈北高南低,中部為保留山體,現狀大樹高大挺拔、枝繁葉茂。
契合隆平新區“綠手指”綠地規劃的理念,貫徹將綠化引入城市、建立多級別城市公共綠地空間相連結的思想,設計團隊從尊重項目用地的歷史形態出發,保留反映隆平新區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田園風光,將自然田地的原始肌理和城市建設的發展肌理相結合,讓自然與城市在空間上相互滲透,使城市景觀回歸到最初的野趣自然,同時運用可持續發展的海綿城市生態理念作為改善自然與城市關系的紐帶,使公園形成一個極具生命力的自然與城市共生體。
“綠手指”上位規劃圖
肌理演變圖
景觀設計總平面圖
“阡陌交通,都市田園”
自然原始的山體,枝繁葉茂的大樹,蔥郁靜謐的濃蔭,這是杉木路綠帶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設計通過對現狀的充分保留利用,將自然的山地風貌與城市空間互為延展,將硬質鋪地滲透到自然的綠色基底里,重現阡陌交通的生活場景,讓都市人置身在自然的懷抱,感受都市田園的野趣。
公園整體采用線性的構圖方式整合周邊用地、組織空間布局、梳理交通脈絡。通過主次游路的銜接,將四個獨立地塊從功能布局及交通流線上緊密聯系,保持視覺上與功能上的延續,使公園形成統一的整體,體現歸屬感。
“人居環境,活力社區”
項目東西兩側為住宅小區,人流量大,對公園集散活動、綠化休閑的需求迫切。設計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深入了解周邊人群的基礎需求,以滿足功能實用性為根本出發點,打造一個集交流溝通、休閑游憩、運動健身于一體,充滿動感、活力、人文關懷的社區公園。
整體布局依山就勢、因地制宜,結合現狀山體設置登山步道,根據保留大樹布置亭廊構架,沿水岸架設棧道設置平臺,集中布置兒童活動場地和羽毛球場,合理設置配套用房,滿足周邊居民集散和休閑的多樣需求。
“雨水花園,生態示范”
項目地塊附近亞大路因地勢低洼,且排水系統不夠通暢,下雨時經常性積水,為緩解該地塊的雨洪壓力,設計秉持著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的理念,結合用地原有低洼區域作為雨水花園,通過對雨水的滲透、儲存、調節、傳輸、凈化等作用,有效控制徑流總量、徑流峰值和徑流污染,使之成為解決城市雨洪問題、構建海綿城市的基本單元,讓每一滴落下的雨水都變成資源。
公園內除地面使用透水材料外,還通過人工挖掘淺凹綠地,設置生態草溝、前置塘與植被緩沖帶等一系列措施,匯聚并吸收地面的雨水,通過植物的層層過濾使雨水得到凈化,并逐漸滲入土壤以涵養地下水源。雨水花園除了具有雨水調蓄功能外,設計還通過觀賞草及水生植物的組團搭配,賦予雨水花園較高的觀賞價值,營造芳草萋萋、草長鶯飛的田園之美。
杉木路綠帶景觀設計項目在整個建設過程中,設計團隊通過多專業協同合作,以景觀作為紐帶,打破專業壁壘,從設計到施工全過程跟蹤服務,不斷挑戰技術創新,創造出極具“包容性”和“生命力”的城市公園景觀。宜居的城市必定是與自然共生的城市,讓我們在城市中與自然相遇......